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其他

养四个孩子 明白五件事

2019年11月28日 17:00
T中
每个人的境遇不同,当好家长也没有灵丹妙药。孩子的生活终究是孩子的,回到最基本的需求,让孩子在家里做主角。家长不评判,只做好服务和成全。孩子将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走向哪儿吗?把这个决定权交给孩子自己吧

  【财新博客】

  文 | 盛湘渝(环境科学博士)

  为人父母之后,日子有点像过山车,尖叫、担忧和喜悦,五味陈杂。我们仿佛立即对育儿和教育有了发言权:为人家长,还没有一点想法嘛。有关育儿和教育的理论、方法、鸡汤、攻略和秘诀太多了,几乎把人要淹死。意见领袖满天飞,各种自相矛盾的观点遍地都是。

  可是,每天面对孩子们的一地鸡毛,日子还要慢慢过。所以大家时而问自己: 为什么别人家的家长和别人家的孩子做得到,我做不到呢?

  不喜好为人师。每个人的境遇不同,当好家长也没有灵丹妙药。每个人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自己把握,适合自己就行。身为一名普通家长,一路走来,也有点滴感悟。注意,只是一点个人体会而已,不需要被认同。

  回到基本的

  我们都是生物,而且是生物中的动物。动物需要的食物和空间,孩子当然需要。我们家长常说我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真的吗?你不会把自己的期待加在孩子身上吗?我们要求孩子做的事,都美其名曰:“这是为你好!”。其实爱孩子,珍惜生命,就要给孩子空间和自由,不剥夺孩子作为动物的天性。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只有一次,孩子是自己生命的主角。

  回到最基本的需求,让孩子在家里做主角。家长不评判,只做好服务和成全,才会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留白是成长的必需品

  “留白天地宽”,这是老祖宗的至理名言,用到家庭生活来其实非常贴切。

  做家长的,除了应付学校要求,业余时间更是被各种课外班的接接送送占满了。孩子累,家长更累,每天疲于奔命。扪心自问,这真的是你希望的生活吗?

  被我家小主们“折腾”之后,我体会到“留白”的可贵。周末不被孩子的活动占满时,我们不用一天到晚当司机,除了游泳课之类的人生技能课需参加,其余的都可有可无,错过一点没关系。做了一些减法后,周末孩子们在家里自己瞎玩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偷个懒,做点自己喜欢的事,皆大欢喜。

  孩子们要有时间享受和自己对话,和院子里的树木花草、石头蚂蚁对话。孩子们啥也不做的时候,才有自己探索内心的契机。

  精神健康很重要

  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不用说了。

  精神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却常常被忽视。

  几年前,我家老大偶然认识的一位外校女孩悄悄在线上告诉她并请她保守秘密:这个女孩当晚计划要在一个地方自尽。女儿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安慰她劝她,希望她打消念头。但遇到这样一个事关重大的突发情形,别说一个少女了,我们成人也会不知所措。

  女儿那天回来,我留意到她情绪非常低落,问过之后她才告诉我。意识到事情重大,我告诉女儿这件事你告诉妈妈是对的,你没有失信于你朋友的秘密,生命高于一切。另一方面,为确保那个女孩安全,我当晚紧急寻求了各种合适的帮助,一夜无眠。

  涉及到这个敏感问题,具体的不宜详述,结果是那个女孩平安。虽然我和那个女孩的家长从来没有联系过,但我知道,对那个女孩的家长而言,肯定比我更煎熬更担心。

  这件事给我较大的警示:我们是想要一个上名校的别人眼里的“优秀”孩子,还是一个心灵充实健康的孩子?如果只能能选一,你肯定会选后者。但是,当你认为后者是理所当然的时候,你是想两者都要的。两者都达到当然很好,可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忽略了孩子心理成长的需求,想当然地认为那是一个没有问题的默认选项。直到有重大状况的时候,才被当头棒喝,而那个时候往往已经迟了。

  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焦虑和不如意,孩子如何才有抗压和应对能力?最基本的,是身心健康,才有基础化解这一路的“险情”。

  放下:孩子的生活是孩子的

  当家长,“放下”也是一个关键词。

  一是放下“身段”,“无我”才有“真我”。在家里,家长就是两个自然人,不带有什么高管、领导、专家等任何标签。在家里,人人平等,重要的是温柔地对待彼此。在孩子面前,家长的身份意味着在孩子未成年时的养育、支持、倾听、接纳和陪伴。当你把孩子真正当作一个平等个体来尊重的时候,当你成为孩子的“战友”的时候,你会发现,和孩子的相处变得容易多了。

  当你蹲下身来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的时候,未必看到孩子看到的世界。回到家,家长也可以变身“孩子”,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做孩子的玩伴。我们和孩子的区别无非是我们脸上多几条皱纹而已。

  二是放下“执念”,孩子的生活是孩子的。大家意见一致的时候都比较好办。做家长的艺术在于,当你和孩子意见不合时,你选择怎么做。孩子在与你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反而有更多的思考,才会变得更成熟。

  真正的榜样不是某个遥远的名人,恰恰就在孩子身边,在真正的生活里。孩子受到的最多影响来自家长,老师和孩子自己的朋友们。要想教育孩子,还是我们做好自己。孩子的事由孩子自己管理。早点和孩子“划清界限”,保持适当距离,明白什么是孩子的事,什么是家长的事,家长也可早点“解脱”。孩子自有孩子的“造化”。

  在家长与孩子之间,对家长而言,重要的不是孩子如何成为世俗的“优秀”,不是孩子将来如何有“成就”,而是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是否健康亲密。

  其实孩子成年后的生活,说到本质上,就和家长自己的生活没有必然关系了。虽然我们关心,但别总是觉得孩子是“我”的,适当的时候就该放手。我们只是有幸,在孩子未成年时,和孩子同行一段路。

  看长远一点

  如果把人生的时间线放在从出生到离世的生命历程上看,好多纠结的事情也就有了答案。看远一点,才不会在意一次没考好、没上重点中学、没上好大学等等烦恼。人生很长,孩子的成长有快有慢,有自己的规律,何须拔苗助长。

  还是那句话:我希望孩子们成长为一名公民。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有文化教养,有自由灵魂,有责任和担当的社会公民。

  我们自身和孩子的教育都是终身的。生活即教育,我们陪伴和引导孩子,孩子也在教育和启发我们。

  且行且思

  没有经验,只有经历。成为一名家长十八年后,我依然有很多困惑,但渐渐学会安然接纳,学着把心态放平。

  看着孩子们稚嫩的脸庞,我曾经写道:

  想把春天的阳光给你

  我想把秋天的色彩给你

  可是

  除了爱

  我一无所有

  当你奔跑的时候

  你知不知道

  你身边吹拂的微风

  就是我……

  在剑桥居住了二十多年,常常从剑河边走过,时光流逝,可河边的风景几乎没变,只是我们的容颜渐变。在剑桥的小巷经过时,常有穿越时空之感。老旧的石板路,古典的建筑,都带着历史的灵性散发出温暖的光辉。太阳,每天升起又落下。人类,从过去走到了今天,不断地迭代又不断地找寻。而我们,在自己的一生中,如何给孩子的未来赋予可持续的能量?

  孩子将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走向哪儿吗?

  把这个决定权交给孩子自己吧。我们远远地看着孩子,微笑地行注目礼就好。

  希望我们和孩子,都能看见彼此,看见大千世界,一起做时间的朋友。

  (全文完)


版面编辑:赵亚姣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黄金价格连创新高 多家银行提高积存金产品认购门槛

雷军:第一款车我们输不起 曾定价23.9万后再调整

胡舒立对话雷军谈创新|视频精选

人事观察|北京新任命两副市长 马骏、穆鹏履新

恒大汽车2023年负债水平同比降六成 资产负债率仍有208%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相关文章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