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其他

增长受压 就业无虞

2012年09月20日 12:49
T中
GDP放缓,但就业情况持续改善,受益于服务业扩张,是否说明中国经济正发生结构性变化

    【战胜市场】(财新专栏作家 叶翔)近期困扰经济学家的一个现象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就业情况依然改善。上半年经济增长7.8%,新增就业人数693万完成年初目标的77%。本能的反应,是就业的数据是否可靠?无独有偶,香港今年二季度GDP是负的0.1%,处于衰退的边缘,但失业率创历史新低3.2%。

  一种观点认为,这是由于就业指标通常滞后六个月,到下半年就业形势会变得严峻。就业指标滞后,这应该是符合经济现实的,但似乎不能完全解释中国目前的就业情况。2011年中国GDP增长9.2%,比2010年的10.8%低1.6%,但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比2010年的1168万人多;今年7月、8月又新增225万人,高于前六个月的平均数,也就是说经济增长放缓而就业改善的情形至少已经持续了20个月。

  原因是,虽然制造业增长大幅减缓,甚至进入萎缩,而中国的服务业却在不断较快地扩张。以PMI指标作衡量,制造业的PMI已经连续四个月处于50的临界点左右,其中的从业人员指数已经多个月处于50以下。但非制造业的PMI一年多以来始终稳定在55以上,并没有因为整体经济增长放缓而放缓,如去年四季度GDP增长是8.9%,四季度非制造业PMI平均是55.9;今年第二季GDP增长7.6%,非制造业PMI平均是56。又由于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更是劳动密集型的,特别是中低端劳动力,这样制造业所减少的劳动力就为非制造业所吸纳。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增长对GDP的贡献高于非制造业,估计今年制造业新增的价值在GDP中的比重仍然达到一半左右。这样,制造业增速减缓对GDP增长放缓的作用较大。

  问题是制造业增长减缓,甚至萎缩,为何服务业还能较快扩张?如以汇丰的PMI指标看就更明显了。汇丰的中国制造业PMI已经连续九个月处于50以下,但服务业的PMI则一直在52以上。正常情况下,两者的变化方向应该是相同的。比如欧洲的制造业PMI是45.1,服务业的PMI是47.2,制造业与服务的增长是同方向的。这说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正在发生,我们多年来提高服务业比重的希望在金融危机之后似乎正在变为现实。

  香港的这种不正常现象是由于低就业高增值的行业如金融业增长大为减缓,而低增值高就业的零售、旅游、餐饮与基建在较快扩张。

  经济增长体现为GDP的增长,GDP的增长又最主要体现为企业利润的增长、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以及员工工资的增长,即利润、工资与财政收入之和大体相当于GDP。如果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名义GDP的增长速度,员工工资增长速度也高于名义GDP增长速度,企业的利润增长速度就一定低于GDP的增长速度。如去年财政收入增长近25%,今年前七个月财政收入增长11.6%,而员工收入特别是中低端劳动力收入已经连续两年增长近20%,因此,中国企业利润增速大幅下降。反之亦然。

  比如,美国真实的GDP总量在2011年四季度已经略高于2007年四季度的历史高点,过去的两个季度又分别增长了2%和1.7%。但美国个人的真实收入2012年二季度比2007年四季度仍然低3%,并且自2008年危机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实行减税政策,美国政府的税收收入至今仍低于2007年的高峰许多。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何美国经济增长乏力,但美国企业的利润却创历史新高。另一部分原因是美国企业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利润来自海外。

  既然美国企业的利润创历史新高,资金成本又处于历史新低,股票市场的指数创危机以来的新高,也就不足为奇。同样,中国企业的利润大幅下滑,同时资金成本却处于较高位,中国股市也就只能在低位徘徊,尽管中国证监会采取了不少技术性措施,试图推高股市。■


版面编辑:张帆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马斯克“意外”访华 会推动FSD落地吗?(附视频)

车展观察|“红情绿意”触动中国车企流量焦虑

北京物流仓储租金多年来首次下降 不同区域现分化

重庆燃气调查发现多计收337.9万元 多地开展“三表”督查

雪松泡沫破了|编辑荐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相关文章
    大家正在看